|
最近两年由于众所周知的政策利好和市场预期,体育产业自下而上完成了产业转型的第一个阶段,体育产业细分领域逐渐清晰,“体育+”横向拓展顺利,资本布局大体完成,经历了2016至2017年初的资本寒冬之后,体育产业的投融资和“自我造血”盈利能力再度被看好。
盈利问题是体育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需要面对的,早期行业旗舰型企业大都在抢夺赛事版权(转播权)、球队所有权等头部资源,而中小规模的体育产业公司也在资讯服务、培训教育、小型赛事等方向上“圈地”抢资源。当行业格局基本确定之后,增强企业生存能力,增加变现途径,在体育产业第一个转型期的门槛上,行业迎来了空前发展的契机。
产业变现是个长期问题,这首先来自于体育产业服务的对象,主要是指体育赛事观众和健身爱好人群。在此前的阶段,这类人群的付费能力不强,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提供的服务没有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,或者说没有让用户觉得这是值得付费的。以电视转播权为例,很多转播赛事的互联网尽管号称独家,但是在清晰度和连贯性上,依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,甚至连基本的卡顿问题都无法避免,高端转播服务更无从谈起,这样的服务不但无法发展新用户,连现有用户也很不满意。
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的最大亮点,就是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关注和重视盈利情况,人们已经把持续盈利能力作为公司的核心要求。目前体育产业很多公司都在通过公司的横向合作、资源互通降低成本,实现盈利,有的公司专心在细分领域,逐渐实现价值升值。
无论是针对机构,还是针对用户,持续盈利能力来自产品和服务的提升。当人们不再抱怨用户而更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时,更多更好的产品开始涌现。其实很多消费者是愿意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买单的,这关键要看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和价值。在国内当前体育产业产品提升上,以内容服务为例,深受广大球队喜爱的搜达足球在竞争激烈的足球资讯产品上,连续实现突破,多个新闻资讯和游戏短时间内形成全社会关注的爆点新闻事件,这本身宣告此前很多足球新闻资讯平台靠堆积信息的时代正在过去,而体育资讯付费的前景正在被打开。曾经以80亿中超版权震惊体育产业的体奥动力,也在进一步和国际接轨,引进吸收了许多先进电视转播技术,在中超和国家队比赛中进行了广泛尝试,给用户呈现更多全新的观赛服务和观赛体验感,整体转播质量较之传统平台有很大的优势,与欧美最高的付费转播水平越来越接近。近年来频频引爆舆论的国内自主体育赛事版权的“昆仑决”,借助赛事平台,进行了多种版权销售、衍生品开发等多种商业拓展,实现了利润激增,同时还极大地带动了国内体育搏击市场的商业化,为全行业实现盈利进行了可贵尝试。
体育产业身处转型期,靠喊口号或者贩卖情怀的方式已过去,相反非常需要在细分领域上做深耕式挖掘。由于中国市场极其宽广,市场基数庞大,细分领域存在不少盈利机会,需要从业者精心耕耘。
2017年,是中国体育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一年,无论是从资本信心的角度,还是从产业生存的实际出发,盈利需求表现出强烈渴望,这对于从业者而言是难得的契机。大浪淘沙,吹尽黄沙始见金,盈利能力将带动行业洗牌和重组,更会推动行业向规范化、科学化、效能化方向发展。 |
|
|